种田博饭家常事 - 种田博饭家常事_分节阅读_144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种田博饭家常事 作者:人生江月

    种田博饭家常事 作者:人生江月

    种田博饭家常事 作者:人生江月

    种田博饭家常事_分节阅读_144

    大田村规模再扩也就那么一亩三分地,何二伯家里子怎样,家家都明白,是以阿鱼拖到现在还没说上媳妇儿。

    “开春我请了媒人帮忙张罗,有两家有意思,想请弟妹子帮忙出出主意。”

    何二伯把两家人的情况说了,都是邻近村子的穷人家,俱是家里孩子多男人弱,一个是长女,一个是家里老三。

    银花记清楚了人家,“今儿我抽空去看看,找人打听打听。”

    “弟妹看着可以就定下来了,咱家也就这样子,某某也大了。”何二伯低声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心里有数的,二伯子放心。”银花说着,喊了孙娘子装了两个肉菜给何二伯叫他带回去。

    早些年,日子过得艰难,吃回肉菜是件稀罕事,何家三兄弟烧回肉都各家送一点儿,村子里关系亲厚的也大多如此。这两年日子好过就少了。

    何二伯原本也是要强的人,先前身体好的时候,三兄弟里他家是底子最薄的,何二伯除了把地种好,还四处打零工挣钱……想到两个小儿子每回闻到别人家传来的肉*香味儿的馋样儿,推拒的话到底没说来了,提了篮子谢了又谢才家去。

    银花向来是说干就干,应了何二伯,帮着给学堂的小子分了午食,换了身衣服就出门了,下午就把意见给了何二伯。

    “我找人打听,两家姑娘都没啥问题,种田持家务都是一把好手,就是出不起嫁妆,好些的人家又怕娶了回来去补贴娘家才耽搁了。叫我说,还是那家老三合适些,我去相看,做老大的那姑娘性子太软,啥事都听她娘的,问话自己半句都没答,将来怕是撑不住,若真真向着娘家,日子可不好过;另一家姑娘生的糙些,心思却是清明的,说起话来一道一道的。”

    何二伯连连点头,当即就定了赵家的老三,回去跟大儿子商量下聘的事儿。

    银花看天色还早,端了簸箕去村头跟大家凑在一起做针线活儿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~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还有更新!

    第66章 骂街

    第六十六章骂街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两家孩子都不小了,也俱都不想讲究什么,很快就把亲事定在了两个月后,刚好春播结束,不必耽误地里的活儿。只阿鱼辛苦些,还得去未来岳丈家帮忙,一个春瘦了好几斤。

    何二伯请了银花帮忙张罗。

    银花这做婶娘的,现下家里又是最出息的,少不得拿了点儿东西出来补贴进去才叫最后的亲事没那么寒碜。

    “混账东西!混账东西!”何家骏拍着书桌连连怒吼。

    何传礼本来三月是要下场参加县试的,只因着新上任的县官做派叫人心惊,叫何家骏拦了下来,因而他带了盘缠和干粮,坐船顺着水道一路南下回了松山书院。何传文歪缠了几个月也要出门,银花跟何家骏没答应,竟留了一封信,揣着他自己平日里攒下来的零花钱,偷偷跑了出去。

    银花心里急得没办法,一路找去邻县也没逮到人——大田村所在的和田县县城没有码头。

    两人在家担惊受怕了上十天,接到何传礼写回来的信,说何传文跟他一道上了船才略略放了心。

    “真是了不得了,回来就狠狠抽他一顿。”何家骏咬着牙说道。

    “也不知打哪儿来的傻大胆。”银花叹道。

    “主家娘子,您快来瞧瞧,又有鸡不好了。”

    原先雇的一对帮忙照料果园和鸡子的老夫妇年纪大了,顾不来那一大+片,加之果树也有了出产,银花又在本村雇了一个帮工,才二十多岁,叫李保,平日里除了帮忙拾掇果园子,往县城高小舅那儿送果子、鸡蛋、鸡都是他。

    银花也顾不得再跟何家骏感慨,带了一个斗笠就往果园子走。

    果园子养鸡也有四五年了,前年李保还没来的时候,开春闹了一次鸡瘟,不过一夜,几百只鸡倒得只剩下十来只,幸而果园子离村子远,没波及到村子里的家户人家。死去的鸡得用大车成堆的往外拖,银花怕叫村民把病鸡捡回去吃了,还得专门请了几个壮汉干了一天,挖了一个大坑,架柴把死鸡都烧成灰后埋起来。这样波折了一年,又四处搜罗小鸡仔,今年才算重新走上正轨。

    银花冻得并不多,上回闹了鸡瘟,也不晓得到底是个什么愿意,只得把自己知道的法子都一一用着。这会儿,老两口已经把看着就往下倒和没精神的鸡隔开,又是熏醋又是撒石灰,想把那趋势扼住,银花来了都没时间打个招呼。

    这鸡也算散养,先前百来只是外头捉回来养的,后面都是母鸡自己抱窝引出来,品相确实稂莠不齐。

    银花跟着忙活了大半天,总算保住了小几十只,死去的叫了家里长工帮忙运出去烧。

    “主家娘子,啥时候捉小鸡子哩?”李保换了一身衣服,把原先那套放在锅里煮,抽空摸+到院子问道。

    银花摇摇头,“算了,现在县城不大太平,把这剩下的好好养着就是。”

    上一任县太爷连续两任评绩都是“优”,又找上峰使了力气,虽然是平调,却去了府城,所谓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府城繁华,上峰俱在一起,人情走动就频繁得多,有缺自然也好先活动。

    这一任县太爷银花不晓得什么来头,动作却大,来了三个月不到,城门就设了关卡,进出城门都得另交“进城费”,有农家带点儿自家产的菜蔬、鸡蛋还得受一番为难,少不得多舍几个去。这里虽说还有“士农工商”的说法,因太祖皇鼓励贸易经商,商人的地位已经提高了许多,然则到了这位县太爷这里,就是农人卖自己所产还得为难一番,更何况外地专门跑货的商人了。

    县城不过一丁点儿大,除了县城的集市,下头的村子也有小集,辛辛苦苦跑县城一趟,还没进去就得交钱,又遭为难,不过一个月,县城就萧条了不少。农人除非迫不得已,大多拿了东西在小集换自家所需,县城里店铺都是几辈子家传下来的,来跑过的来来去去就那几个小商队,被一刁难,干脆就另寻了I地方做生意。城门口原先一整天都熙熙攘攘的,现在只有几个城门官靠着墙打瞌睡,听到有人来,眼睛一睁开就不怀好意的直打量。

    上梁不正下梁歪,县太爷不是个好的,下面衙役除了跟着助纣为虐,稍稍不肯转圜的都叫他换了个遍,今天是这个宠妾的小舅子,明天是那个小妾的大姨夫,乌烟瘴气,横行霸道,何家骏为此不晓得叹了好些回气。

    种田博饭家常事_分节阅读_144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